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
紧贴实战 磨砺刀锋
本报记者 李龙伊
(资料图片)
“飞虎,飞虎,迅速对‘红军’炮兵阵地实施火力突击!”塞北大漠铁甲滚滚、战鹰翱翔,“跨越—2022·朱日和”演习在这里打响。
沙场上硝烟弥漫,红蓝双方“险招”“奇招”频出:要点夺控战中,扮演“蓝军”的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连长于江涛先发制人,运用无人机确定“红军”方位,引导直升机实施火力突袭,打出凌厉的立体攻势;“红军”不甘示弱,全流程运用电子对抗力量对“蓝军”实施干扰,寻找契机巧妙投送特战兵力。
第一次参加演练的战士陈敏杰,还没从突破敌前沿的战斗中回过神来,部队便已转至下一场战斗。“节奏很快,战法很活,强度很大。”陈敏杰感慨,“现在的演练,平面对抗变成了立体对抗,各类新型武器装备悉数登场,过程无比接近实战。”
红蓝双方你来我往,指挥所内仿真电子态势图上,兵力战况尽收眼底。指挥员们一边将双方作战数据上传至决策席,一边利用兵棋推演系统展开分析,计算最优作战方案。“一系列新型作战手段、新式作战要素、前沿科技应用的有机组合,让战斗力在较量比拼中越磨越高。”一名“红军”参谋长说。
从朱日和沙场瞭望塔远眺,草原一望无垠。有着“朱日和之狼”称号的第81集团军某旅,是陆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2014年,“跨越”系列演习在朱日和拉开战幕,该旅在与7支“红军”的对抗中6胜1败,战绩卓越。
“组建以来,我们甘当‘磨刀石’,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努力把环境设险、把条件设难、把敌情设真,推动战训深度耦合,帮助各部队锤炼战斗力。”该旅蓝军研训中心主任徐武韬表示。
演练场连接未来战场。通过实打实的演习,参训官兵们深刻品味出“跨越”的含义:千里机动来到朱日和,是“跨越”的起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出真本领,才是“跨越”的目标。数年间,40多支雄师劲旅奔赴朱日和与蓝军旅过招,一支支精锐之师在这里淬火加钢,一把把胜战尖刀在实战实训中越磨越利。
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呵护生命 传递友谊
本报记者 刘博通
当地时间11月10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丹戎不碌港,海风激起朵朵浪花。执行“和谐使命—2022”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缓缓向码头靠泊,洁白的船身上,鲜艳巨大的红十字标志格外耀眼。
这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入列以来第十次赴海外执行任务。抵达后,医院船采取码头门诊和船上诊疗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民众、中方机构人员、华侨华人等提供为期7天的医疗服务。“我们努力为每一名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世界更加美好作出自己的贡献。”海上医院院长周全表示。
6岁的男孩艾登从小就被诊断为漏斗胸和先天性心脏病。了解到孩子的病情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迅即成立多学科专家组开展3次集中研讨,还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线,同相关领域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孩子妈妈激动地说:“感谢‘和平方舟’为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
“见证又一名‘方舟宝宝’诞生时,我更加明白了护佑生命的意义。”海上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高春燕说。这次任务期间,我国企业外派到印尼工作的一对夫妻准备在船上分娩。在医护人员专业、细致、周到的照顾下,孕妇顺利生产。孩子父母把孩子小名取作“方舟”。“希望能用名字纪念这段珍贵的经历。”孩子的爸爸吴凡深情地说。
“中国,真棒”“你们就是中国的一张闪光名片”……在印尼期间,医护人员坚持生命至上、待患如亲,为当地患者提供服务13488人次、开展手术37例,受到广泛赞誉。
入列14年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10次走出国门,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24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一串串壮美的航迹,见证了中国军队热爱和平事业、关爱生命健康的无疆大爱。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呵护生命、传递友谊,可以让全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海军。”船长邓强表示,将不断提高远海卫勤保障能力,时刻准备扬帆远航践行使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示中国形象,努力把和平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
鲲鹏振翅 守卫和平
本报记者 苏银成
长空祭忠魂,英雄归故乡。9月中旬,两架列阵长空的歼—20与运—20组成三机编队,以空中最高礼仪接迎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表达对英烈的崇敬和告慰。
“我是空军运—20机长庞荣奇,我部奉命接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感谢歼—20编队护航。我们一起铭记历史、告慰先烈,奋斗强军、高飞远航。”绵绵秋雨中,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庞荣奇驾驶运—20飞机平稳飞行。机舱内,覆盖着五星红旗的88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棺椁整齐摆放。
“双20”三机编队到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时,停机坪上,两道水柱从两边喷吐而出,搭成一座拱形的水门。完成低空通场的运—20平稳降落,缓缓通过水门。
这一刻,庞荣奇感慨万千:“70多年前,是你们不畏强敌、血染疆场,为新中国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正如你们当年所愿!”
鲲鹏振翅,守卫的是和平,守护的是生命。驾驶运—20执行接迎任务的机组成员,来自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连续8年担负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接迎任务,驾驶运—20实战化练兵、亮相国际赛场、重装空投空降,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多次飞出国门赴汤加、巴基斯坦等国家,送去急需的援助物资。一条条执行重大任务的航线,勾勒出该团官兵们勇担使命、矢志强军的风貌。
“任务练兵是人才培养的催化剂。”本着这样的理念,运—20列装部队伊始,该团就精细制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老带新执行跨国空运任务、搭建训练平台缩短新飞行员成长周期,一大批人才骨干迅速成长。“通过任务锻炼,我们闯过了认知关、心理关和技术关,对执行任务充满信心和底气。”参与执行过抗击疫情紧急空运、海外投送等10余次重大任务的年轻飞行员李晓说。
傍晚,伴随着巨大的引擎轰鸣,“鲲鹏”又一次腾跃而起,翱翔万里长空。“我们每次看到机身上‘中国空军’四个大字,都感觉无比骄傲和自豪。党和国家把这么多重要任务赋予我团官兵,我们一定会不负期待、不辱使命,奋飞出新时代的壮美航迹!”该团团长李彦说。
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
践行使命 冲锋在前
本报记者 李卓尔
12月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雪花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在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一场高原高寒背景下的应急救援演练正在进行。
一阵尖锐的警报声响起,官兵迅即携装集结。抵达现场后,搜救组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对灾害现场进行搜索,确定幸存者位置;破拆组利用电镐、手动冲击器等打开救援生命通道;救援组迅速进入目标区域,将“伤员”固定在救生担架进行转移……
演练现场,支队政委吴向阳告诉记者:“真正的救援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只有把演训场当战场,把训练当实战,才能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快速高效处置。”
甘孜州地质灾害频发,为进一步强化官兵战备意识,确保遇到情况能够快速反应,甘孜支队根据可能担负的抢险救援任务,多次组织抗震救灾应急拉动演练。“让官兵在真、难、实、严环境中磨砺战斗意志,才能更好锤炼应急处置能力。”吴向阳说。
今年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仅10分钟后,距震中最近的甘孜支队派出30人先遣组前往磨西镇勘查灾情,展开救援。
在磨西镇共和村,官兵采用“溜索过河”的方式解救被困群众。磨子沟水势凶猛,绳索稳不稳定、渡河安不安全,只有试了才知道。“我先上。”战士陈煌主动请缨,圆满完成任务。
机动二中队班长吴愿所在中队沿着山体输送被困群众,突然,他抓着借力的竹竿被连根拔起,整个人摔下4米多高的山坡,吴愿活动了一下感觉问题不大,立即又背上行动不便的群众进行转移。
在转移群众时,机动一中队排长胥鸿宇把2岁的宝宝小志豪背在自己的后背上,这是胥鸿宇第一次背小孩,他一路俯着身子走得很慢,小志豪在胥鸿宇背上安安静静地喝奶,这一幕打动了无数网友。
随着遂行任务不断多样,近年来,支队官兵先后多个方向作战,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雨雪冰冻救援、堰塞湖抢险救灾等各类任务,支队官兵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高,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