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为先 项目为王 效益为本
贵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息烽县年产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
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开新局。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尤为重要。全省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固树立“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理念,按照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六个有利于”要求,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作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性举措,全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了发展力量汇聚到项目建设上、行动落实到项目建设上、作为体现到项目建设上的生动局面。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大提升。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实施力度。2023年全省安排重大工程项目40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8000亿元以上。分领域看,“四化”项目2895个、占比72.3%,年度计划投资5988.83亿元、占比72.89%。其中,新型工业化项目1228个,年度计划投资2870.98亿元;新型城镇化(含房地产开发)项目1088个,年度计划投资2169.29亿元;农业现代化项目267个,年度计划投资343.55亿元;旅游产业化项目312个,年度计划投资605.01亿元。基础设施项目811个、占比20.25%,年度计划投资1869.78亿元、占比22.76%。民生工程项目298个、占比7.44%,年度计划投资357.39亿元、占比4.35%。
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对重大项目节后复工工作早谋划、早布置、早安排,紧盯项目复工难点、痛点、堵点,精准服务、精准调度、精准施策,及时帮助解决复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全省1522个在建重大项目复工1041个,复工率68.4%。
在不断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
刚刚过去的2022年,贵州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步伐铿锵有力,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年度投资任务全面完成。
稳稳交出稳投资促发展成绩单。全省安排重大工程项目3347个,年度计划投资6448.79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554.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63%,新开工重大项目939个,建成重大项目346个。
“四化”项目建设风起云涌。2648个“四化”项目完成投资5042.69亿元,其中:945个新型工业化项目完成投资1874.95亿元,1322个新型城镇化(含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717.02亿元,131个农业现代化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250个旅游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287.72亿元,436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35.05亿元,263个民生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76.46亿元。
加快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省上下坚定不移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干”的劲头、“赶”的信心持续升温,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拔地而起、稳步投产,正形成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强劲引擎。
正安页岩气勘察开发区块9号平台钻井压裂施工现场。
新型工业化:风口产业强力推进 产业强省闯出新绩
2022年,全省945个新型工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874.95亿元。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中航重机高端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等396个项目开工建设,福泉市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一期等88个项目建成投产,织金县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公司50万吨/年聚乙烯醇酸(PGA)等240个项目加快建设。
全省工信、能源等部门锚定工业大突破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七项重点任务、构建七大支撑体系,围绕产业链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资源引进落地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重大工业项目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六大工业基地”,推进存量资源优化提升和增量资源战略性布局,推动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落实领导领衔推进项目机制,紧盯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强化省市县上下联动和省直部门横向协同,持续做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动态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为实现工业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开发区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扎实抓好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对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重点投向领域,推动各地区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切实补齐开发区基础设施短板,2022年全省共发行三批专项债券,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类项目77个、资金近80亿元。深入开展开发区土地、标准厂房使用情况摸底调查,督促指导市(州)通过产业招商等方式盘活开发区闲置低效资产。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新活力。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着力支持54户目标企业加快发展,安达科技能源公司等100多户企业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振华风光半导体公司成功上市,上市工业企业达到28户。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8户,17户企业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加强企业培育与项目建设的协同联动,重点抓好在建项目、收尾项目、投产项目的调度服务,推动成长型企业和新建投产企业上规入统。
福泉盛屯新能源材料项目。
新型城镇化:城镇“四改”火力全开 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2022年,全省1322个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717.02亿元。清镇市水晶集团片区棚户区一期改造等276个项目开工建设,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云关新城(安置点)等135个项目建成投用,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等714个项目加快建设。
全省发改、住建等部门大力推动“强省会”、建设和培育省域副中心、“3个100万”目标任务落实,出台贵安新区直管区和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规划区整体委托贵阳市管理实施方案,制定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细化落实措施年度任务清单,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遵义都市圈发展等规划。
城镇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成果获国家批准,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编制“多规合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为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城镇“四改”彰显民生温度。2022年争取到第一批新增地方专项债券112.69亿元,支持城市更新项目162个。2022年全省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06万户、建成14.7万户,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1.36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47条,新建城镇地下管网4007公里、改造981公里。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垃圾、燃气等设施短板。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848公里,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5600吨/日,建设和改造燃气管网822公里。
城镇经济实现质效双增。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2022年新建和改造城市商圈1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24个,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个。
农业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兴旺 现代化进程提速
2022年,全省131个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西秀区大西桥镇生猪养殖等46个项目开工建设,金沙县25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建设等29个项目建成投产,纳雍县蚕桑全产业链发展等43个项目加快建设。
全省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聚焦“三农”工作,巩固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宗旨,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深入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农村产业革命风生水起。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巩固提升行动,推动12个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把发展12个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分级分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全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6917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充分发掘特色资源,支持农业与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农村康养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产业重大项目聚力。坚持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市场化发展,重点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加快推动121个特色产业重大项目。推进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新增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项目8个,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剑河等8个县“智慧农场”试点建设启动实施,2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加快推进。
新型经营主体焕发生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至2022年底,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39万家,家庭农场达3.5万家。
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夯实。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0万亩,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农业“一张图”二期等项目验收并投入使用。推进种子资源库、圃、场等保存设施建设,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年度目标全面完成。开展资源系统调查,收集农作物资源1394份、提交国家种质库765份,制作地方猪遗传材料13619份。
旅游产业化:旅游市场加快复苏 产业提质增效明显
2022年,全省250个旅游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87.72亿元。桐梓县凤凰山居康养综合体等80个项目开工建设,雷山县西江景区创5A综合提升等28个项目建成投用,百里杜鹃管理区阳光大地彝山花谷大康养旅游度假区等78个项目加快建设。
全省宣传、文旅等部门克服经济下行、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市场秩序等风险挑战,聚焦“两大提升”“四大行动”,抓好盘活、纾困培育、金融支持、经济运行,把旅游产业化引向深入,取得新突破。
融合创新促旅游提质升级。强化业态融合,建成运营坝陵河大桥观光、科普、高空蹦极和青岩服务区黔酒博物馆、酒店、休闲街等交旅融合项目,创建体旅示范基地16家,提升森林康养基地10家。强化“硬件”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已覆盖88个县区,5G信号覆盖全部5A级景区,60%的3A级以上景区通三级以上公路;新建改扩建游客服务中心5个、停车场10个、旅游厕所100座,117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地方特产”专柜(区)。强化“软件”服务,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新增9个高职专业,扩大招生1000人;举办星级饭店、导游等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赛;制定温泉度假地标准提升7个项目,编制黔菜、民宿等标准。
狠抓项目投资打出“组合拳”。出台基金管理的若干措施,投放45亿元资金,带动23个“四大行动”项目总投资158.26亿元。积极引进已引进149家企业,到位资金15.87亿元,文旅基金支持16.87亿元,专项债支持8.12亿元,98个项目正在推进219个业态升级。
闲置项目加快盘活展新颜。以“七个一批”盘活路径,推动“7+12”重点项目盘活,净心谷、乌江寨、青岩・寻坊、海龙屯等一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218个项目有序推进。
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施工现场。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健骨”
围绕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突出联网、补网、强链,深入落实“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等超常规举措,全省发改、交通、能源、水利等部门加快推动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2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35.05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75.54亿元,盘州机场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仁怀至遵义高速公路建设等11个项目建成投用,叙永至毕节铁路贵州段等42个项目加快建设。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0.19亿元,贵州电网公司2022年主要输变电工程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绥阳至正安天然气输气管道等3个项目建成投用,平塘县贵州省六硐河甲茶水电站等17个项目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15.63亿元,盘州市锅圈洞水库工程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台江县空寨水库等12个项目建成投用,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等85个项目加快建设。
重大民生工程 聚力提升民生“三感”
坚持民生优先,民生投入力度不减、稳中有增,出台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全省教育、卫生等部门深入落实教育、医疗“双提升”行动,全面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以工代赈。2022年,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76.46亿元。其中,教育项目完成投资157.13亿元,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及一期建设等35个项目开工建设,白云区贵阳六中建设等20个项目建成投用,龙里县技教城等53个项目加快建设。医疗卫生项目完成投资90.37亿元,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扩建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七星关区中医院建设等11个项目建成投用,贵阳经开区经开医院建设等44个项目加快建设。(记者 王淑宜)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