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3月14日电 题:宁夏西海固:粮田一“整”变良田
新华社记者孙奕、吴强、马思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地回春,宁夏西海固山区旱塬上依然乍暖还寒。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苏沟村,山间梯田如同大地的“指纹”,15台大型机械正加紧作业,多台推土机轰鸣并进,将几道较窄梯田合并推成更宽、更长的梯田。
“我们按给定标准施工,七八米宽的地拓宽后成了十五六米。我们每天干将近十个小时,就是为了赶在四月底老百姓种玉米前把地整完。”承接苏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宁夏衡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杨昌义说。
不同于水系发达的南方,宁夏西海固山区长年干旱、水源地少,大部分农田都依赖自然降雨。当地人在荒山秃岭上开垦出的梯田大多较窄,高度也不够,稀薄的土壤存不住本就稀少的雨水,广种薄收是常态。此外,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种地的多是中老年人,生产效率不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百姓收入,宁夏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向西海固地区倾斜。“高标准农田更加保水、保墒,雨水能够充分渗透到土里、减少流失,便于大型农耕机械工作,每亩地还能增产10%以上。”西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马虎林说。
截至2022年底,宁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70万亩,超过全区耕地面积的一半,今年还将持续推进建设。其中,西吉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3.13万亩,今年规划建设15.34万亩。
“我宁可种10亩高标准农田,也不愿种20亩原先的地,因为产量上来了,方便上机械,不用那么累了。原来一亩地‘流转"二三十元钱没人要,现在务工的人抢着回来种地呢。”苏沟村村民王存福说。
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搭配高标准农田,让曾经“没人要”的山间旱地变得抢手。据苏沟村村支书苏志虎介绍,今年村里计划从水坝引水上山,将720亩农田变成水浇地,在特别干旱的五六月份采用滴灌方式错峰灌溉,起到补灌作用。
“每亩旱地流转费是50元,推成高标准农田后是100元,加上灌溉设施后每亩地流转费能达到500元。”苏志虎说。
宁夏正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珍惜每一滴黄河水、大力推行高效节水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标准农田保水、保土率比过去的田地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配合节水灌溉设施,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西吉县水务局局长冯建洲说,西吉县已有13.8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了节水灌溉设施,“十四五”期间计划发展到30万亩。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