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是晚报包律师吗?”……1994年,位于海淀区万寿路的北京市汇源律师事务所刚成立不久,每天4部电话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来电人并不晓得律所的名字,一开口就找包律师。律所主任魏贵勤没想到,“包律师”这个名字竟然一叫就是十几年,成了块金字招牌。
1989年1月5日,《北京晚报》“人与法”专刊首次亮相,此后每个周四都会用一个整版来说说人和法律的那些事。人与法专刊开设了好几个栏目,后来影响最大、最受读者欢迎的是法律咨询栏目——《包律师答疑》。
今年已经82岁的魏贵勤就是当年的“包律师”之一。当时的读者不知道,“包律师”其实并非真有其人,而是由法律专业人士和几家律所承接答疑工作。对于这个名字,魏贵勤很是称赞:“当时专刊负责人宋汐为了让这个答疑栏目更有特色,想了个拟人化的名字——包律师。包这个姓,既能让人联想到秉公断案的包青天,也与报纸的‘报’字谐音,就这么叫响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律服务算得上是高端稀缺资源。《包律师答疑》一经推出,还是免费,读者的咨询纷至沓来。专刊负责人每周会从咨询中挑选一条有代表性的问答,在《包律师答疑》栏目上登个“豆腐块”。其他的则通过书信或电话解答。魏贵勤律师做过统计,有一年,仅他们律所接听咨询电话的数量就过了万。还有读者因为咨询电话总是忙音报修,闹了乌龙。
“那时老百姓想寻求法律服务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北京晚报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很高,读者对这个栏目很信任。”魏贵勤曾在居委会看到,周四的晚报送来以后,大家拿着互相传看,一边看一边念叨,“哦,包律师是这么说的……”
除了咨询问题之外,不少当事人还点名找“包律师”帮忙处理纠纷。“我们为无罪的被告人翻过案,也化解过拆迁征地纠纷,可以说《北京晚报》包律师也是社会的稳定剂。”魏贵勤说。
《包律师答疑》开创了北京晚报以法律服务读者的先河。2005年12月5日,《北京晚报》头版头条刊出消息,依托北京市律师协会50多个专业委员会上千名专业律师的强大阵容,组建“北京晚报法律专家团”。自此,“包律师”光荣“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专家律师们组团答疑解惑。
我们律所成立30年了,我们跟《北京晚报》的缘分也延续了30年,我对这份报纸有着深厚的感情。法律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读者通过《北京晚报》了解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服务,就像患者与医生的联系是一样的。医生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而晚报的法律服务能够很好地解决读者的法律疑难问题。我希望《北京晚报》越办越好。
不管是报社、读者,还是律师,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弘扬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运用法律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一切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行进,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发展。
(原标题:电话不停 有事都找包律师)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