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5月银保监全系统共披露涉及保险业罚单204张,涉及金额2178.61万元。此外,有4家银行机构及3位负责人因保险业务销售规范问题收到罚单,涉及金额353.9万元。数据表明,银保监会对保险业的监管力度始终如一,严监管纠偏毫不手软。但从被罚原因看,“假”问题仍是保险业痼疾,也严重瓦解着人们对保险业的信任。
拉长镜头看,近年来监管层狠抓保险业内控问题,“打假”始终是罚单中的关键词。2021年保险业严监管震慑力度加大,罚单数量、罚单金额双双攀升,其中编制、提供虚假资料的痼疾占据被罚原因“榜首”。 2022年5月保险业所收罚单中,有48张内容涉及“假”字,具体事由包括但不限于披露虚假信息、提供虚假资料、发布虚假广告等,涉及金额共计553.81万元,占总金额比重超过1/4。
为何“假”问题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展业模式不断增加,保险公司自身销售队伍、合作伙伴数量不断壮大,在庞杂的人员队伍、机构组织之中,一些机构、一些人员防范风险意识薄弱,责任管控不到位。此外,无序竞争、“唯规模论”及不合理考核等,也导致行业乱象频出。
诚信及消费者的信任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透过不断加码的处罚举措也不难看出,保险机构违规成本越来越高。治愈造假“痼疾”,既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保障,更是对保险行业自身的保护。
解决“假”问题,需多方共筑合规经营防线。首先,保险机构必须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着力改造被“假”污染的“土壤环境”。要树立合规经营的理念,保险行业是服务行业而不是单纯的销售行业,保险机构立身之本是对客户的承诺,必须重信守诺,树立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要持续完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管理体系;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培训监督,增强业务流程管控;建立对违法违规相关主体的问责机制等。
其次,监管要继续严打保险市场乱象,全方位编织制度之网。近年来,我国对保险业呈现出明显的严监管态势,以对相关主体开出保险罚单为重要监管手段,撤职、禁业、停薪犹如利剑高悬在保险机构头顶,起到了处罚一个震慑一片的良好效果。接下来,还要不断完善科学的、合理的监管规则,强化监管检查,并严格执法。力争形成市场准入监管、公司治理监管、内部控制监管、保险交易行为监管等相结合的全链条监管。还需与时俱进,根据行业与市场的发展及时修订监管规则,更好护航保险业合规经营、健康发展。
目前,从“体量”上看我国已经是保险大国,但从“质量”上来说,保险行业要做大做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综合施策,根治“假”问题泛滥这类 “慢性病”,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公众信任,赢得长远利益。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